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3-06-23 15:33:00 | 浏览:
你可能也发现了,最近几年买水果的价格真是变贵了,老百姓间“连水果都吃不起了”的抱怨也越来越多。
以草莓为例子,2018年的时候,不同品种的草莓(甜宝草莓、章姬草莓、红颜草莓等)平均价格在12—15块之间,而2023年的时候,草莓的价格到了多少呢?
其余的水果也有不同程度的涨幅,水果变贵成了逐渐变成一个共识,但是水果为什么会变贵呢?以后还有没有可能回降?有人说,这是因为进口水果大量进入中国,挤占市场,冲击了本土水果的价格,也冲击了果农的信心,这是真的吗?
水果作为一种商品,价格受到两种因素的制约,两个因素交互作用,一个是主观因素,一个是客观因素。
首先是主观因素。相信大家都能回忆起2019年的时候,非洲猪瘟席卷中国,猪肉的价格涨价了47%,猪肉之所以涨价,原因也很简单——
商品的价格必然会与市场的需求挂钩,一种商品总量在市场上变少的时候单价就会增长,像前段时间的口罩、药品也是一样的。
水果作为一种季节性商品半岛电子,不同季节种类和产量都会有所不同,例如今年如果苹果的生产区域发生了天气异常,洪涝、冰雹、旱灾等发生,导致苹果的供应量不足。
如果这样,那么水果的价格应该会降低回到一个标准水平啊,但是水果的价格为什么还在一直走高呢?
我们总在新闻上看到我们国家GDP快速的增长,而水果变贵的重要因素就和这个GDP挂钩果蔬。这个GDP也从另一方面代表了我们的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在不断地增长。
水果作为一种商品,从一粒种子,变成我们手中的商品水果,中间经历了很多的过程。需要人去种植,种植完毕后需要人去采收,采收完后要人来贩卖。
如果我是水果产业上的工人,无论是运输、还是种植,甚至是物流,发到我们手中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所以水果的价格不断地变高和生活中物价水平变高是一个道理,由于分配原因,觉得贵是因为我们的收入增长幅度水平,是赶不上水果的增长的幅度的。
同时,早些年的水果的贩售多是小摊子贩售,也就是“零售模式”,零售商通过运输周边城市,省份的水果半岛电子来销售,能见到的水果种类也会更少,品相也褒贬不一。
而现在,人民日渐提高的生活水平下,对于水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新品种的水果更受欢迎,这样大型的经销商会统一收购,集中销售,成为“营销模式”。
较好的水果在同样的运输成本后,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也就会更多地出现在大型超市当中,不好的水果卖出去甚至不能回本,不如当作礼品、公司福利等就地解决或就近销售。
这样就让市面上好的果子、贵的果子变多,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不好的、便宜的果子只会出现在种植地的周围走不远,销售地越走越近。
这也导致了市面上的水果逐渐变贵,但是同时质量也相对稳定,这是经济发展下水果市场的必然路径。
现在的中国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外国的水果商品,如澳大利亚的樱桃和美国的杏子,而这些水果的价格远远高于本土水果。
例如,澳大利亚的樱桃售价每公斤大约40元,这是因为国外的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都相对较高,价格无法下降。
在我们国家,李子的成熟日期是夏季的7月左右,反季李子由于遇上冬季口感欠佳,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的夏季在2月开始,他们的李子每年的2-4月就开始采摘,而且进口的李子都是经过农业部门精心挑选的产品,填补了我国这个季节没有优质李子的空缺。
同时国外的水果育种过后是拥有知识产权的,其他国家无法复制,这样就让很多国家向国内销售昂贵的反季水果。
对于目前的中国水果市场,中国的水果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可以说低端的水果几乎都来自中国本土。
可是高端领域,国外的水果少农药,精心挑选的果实使得竞争力更强,布满了高端市场。
国内也不是半岛电子没想过走“高端”,国外的水果之所以能以这么高的价格卖到中国,是不同国家上千个品种中经过全球市场的客户筛选后的少数精品水果,与国外一样,国内的几款水果也走向了全球,同时也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
例如金秋砂糖橙,就是本世纪中国拥有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杂柑新品种,远销海外。
所以,国产水果和外国水果实际上不在一个“赛道”,高端市场的世界性趋势是必然的,也不可能出现国外水果直接倾销中国占据大量的低端市场一说。
文中提到的工资的上涨跟不上物价的上涨并没有展开叙述,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十分的复杂,从人类进入集约型农耕社会就开始出现。
复杂的权力制度下带来的财富和权力的分化,而这个分化的公平性却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因为“绝对公平”是一个伪命题。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要和分配制度将会更加的合理,无论是外国水果或者本地水果半岛电子,只要好吃我们都能买得起,“吃不起水果”的事情也将会成为一段回忆中的往事存在。